当前位置:主页>珠宝资讯>钻石资讯>正文

中国钻石产业透视:发展任重而道远

2008-01-01 来源:中国珠宝网 责任编辑: 点击:

在中国珠宝首饰产业中,钻石产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同有着千年历史的玉文化、黄金饰品文化相比,钻石文化完全属于舶来品,不可同日而语。根据现存记载资料来看,钻石在我国作为首饰原料被镶嵌使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先后开埠,引发西风渐行,钻石首饰逐渐进入中国人视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钻石首饰逐渐开始在我国先锋时尚女性一族中备受青睐,进入珠宝首饰主流市场,销售量逐年递增。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连年发展与繁荣以及众多钻石知名品牌对市场的投入,中国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钻石首饰年消费量超过250万件,年消费钻石近15亿美元。可以说,在中国,钻石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消费总量连年稳增
  
钻石消费在我国虽然不如玉石、黄金首饰消费一般历史悠久,但发展速度却是前所未有的。新中国建立之后,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经济快速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普遍得到较大的改善。随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经典广告语的深入人心,融入中西文化内涵,象征爱情永恒不变质的钻石逐渐进入中国人视野,钻石饰品成为中国人购买珠宝首饰的首选饰品,中国市场对钻石的需求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根据国际钻石权威机构HRD的报告,目前,中国钻石消费额已经超越日本,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钻石销售额将达到18亿美元,同时,中国也将在数年内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钻石消费国。资料显示,在1995年,中国钻石消费额仅为2.3亿美元,而到了2005年,则猛增至14.3亿美元。可以说,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另外,根据中国宝玉石协会调查,如今,中国钻石消费已逐渐由奢侈消费转变为习惯消费,钻石的消费正在深入每一个中国女人的内心,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能否拥有钻戒几乎已成为她们是否同意结婚的一个关键因素。2006年中国的钻石消费额达到196亿元,而其中婚戒消费就占到钻石消费的78%,未来十年,中国将迎来80后、90后的结婚叠加高潮,而这也将带来一个上千亿的钻戒需求市场。
  因此,对于众多知名钻石首饰品牌而言,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并站稳脚跟,将足以奠定今后长远的发展。
  终端零售发展较快
  
钻石首饰零售业是钻石业的终端环节,由于钻石首饰进入中国消费市场时间不算久,因此,钻石零售业在中国可以说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繁荣,钻石零售业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渐成长为一个新兴行业。90年代末,经调整后的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吸引来自世界的目光。拥有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令众多世界知名珠宝商为之向往。卡地亚、蒂凡尼等众多一线奢侈品牌纷纷看好中国消费市场潜力,不失时机地进军中国。与此同时,香港、台湾以及众多内地品牌的珠宝商也纷纷试水中国市场,在激烈竞争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
  如今,中国钻石业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珠宝首饰零售队伍。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者对钻石首饰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对中国钻石零售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同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竞争中,国内珠宝商以规模经营、连锁经营、降低成本的策略立足于市场,得到长足发展,有较为广泛的市场覆盖率及市场占有率。但综观整个钻石零售市场,国内品牌仍然缺乏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定位,无法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抗衡。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钻石首饰缺乏具有较大销售规模的品牌,国内品牌在消费者中普遍认知度较低,无法组织有规模的市场营销策划。另外,钻石首饰销售缺乏有效的市场手段。目前,国内品牌的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钻石的品质和零售价格方面,而对首饰设计以及品牌定位等方面关注度欠缺。同时,国内珠宝商忽视根本性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建设,缺乏长远、全方位的策略作保障,缺乏长期全面的品牌策略,也是在同国际品牌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国际知名珠宝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热销,令市场竞争变得更趋激烈的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迫使国内珠宝品牌开始认真考虑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也有不少国内品牌开始尝试各个层面的市场营销手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充分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钻石加工前景光明
  
当国际钻石贸易商把中国作为钻石销售潜力市场的同时,众多钻石加工商也纷纷将工厂开到中国,廉价的劳力、丰富的经验、高科技的支持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成为吸引他们的首要因素。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钻石加工业就开始接手众多国际廉价钻石的制造订单,成为廉价钻石制造的主要国家。然而,中国钻石加工业不会单单满足于低成本的制造,在经历了最初的磨合阶段之后,也开始向高质量的钻石加工技术迈进。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的钻石加工队伍已近2.5万人,较具规模的工厂约有70间。同时,中国已经较成规模地加工“八心八箭”、“Ideal Cut”、“Excellent Make”、“AGSL”标准等世界顶尖级质量要求的做工。中国加工的钻石已销往美国、欧洲、日本等高级市场,“中国工”已被世界钻石界普遍认定是“好工”、“优工”。
  然而,比较世界钻石加工中心印度可以看出,中国钻石加工产业潜力仍然巨大。印度钻石产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起步,在短短时间内从零开始,由微不足道的钻石加工小型市场迅速发展成为钻石业加工业巨头。如今,世界上镶嵌首饰的钻石每12颗中就有11颗是在印度切磨的。在全球钻石打磨市场中,按照价值计算,印度占60%的份额,按重量算,占85%,而按件数算,则占到高达92%的份额。在技术方面,印度能按世界级的设计和标准生产出几乎一切大小、形状和颜色的钻石成品。显而易见,印度钻石业的成就来自于他们对业界最新技术不懈的追求以及对专业人员技能的严格要求。目前,中国钻石从业人员不足十万,而印度却有100多万人从事这一行业,更好地开拓国内钻石加工业,将对中国珠宝首饰产业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缓和现今社会上的就业压力。
  中国钻石资源相当稀缺,每年原石的产量只有17万克拉,只占全球总量的0.14%。因此,中国钻石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毛坯钻。而这也决定了中国发展钻石产业的增长点需要依靠钻石加工、品牌打造和销售来支撑。为了为国内外钻石商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安全并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交易场所,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钻石交易所成立。国家规定,一般贸易项下的钻石进入钻交所可享受保税政策:对从境外直接进入钻交所的钻石免征进口关税、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所内交易的钻石也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另外,国家在批准成立上海钻交所的同时,还专门批准设立了由多家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组成的上海钻石交易联合管理办公室,并受国务院有关部委委托,对上海钻交所以及我国一般贸易项下钻石的进出口实行政府监管。种种政策的制定,标志着中国钻石产业开始日渐走向成熟。
  一颗钻石的形成需要30亿年的时间,璀璨光芒在襁褓中要历尽岁月打磨才得以形成。同样,中国钻石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的成熟要经历一番磨合才能得以实现。对于钻石产业这一极具潜质的朝阳产业,中国珠宝从业者们,任重而道远。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