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珠宝资讯>钻石资讯>正文

中国科大人工合成金刚石在国际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2007-01-01 来源:中国科大 责任编辑: 点击:

    日前,国际化学界权威学术刊物《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刊发了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的论文“低温还原二氧化碳(CO2)合成金刚石”。该论文介绍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人员在人工合成金刚石(即钻石)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在440℃的低温条件下以CO2为碳源成功地合成了250微米的大尺寸金刚石,首次实现了从CO2到金刚石的逆转变,在国际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英国独立报、香港太阳报,台湾以及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各大传媒纷纷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报道,评价其为“废气中产生的宝石思想”、“从温室气体中收获钻石”、“金刚石来源于稀薄空气”。
      金刚石是一种稀有的天然材料,除作为昂贵的宝石饰品外,还可广泛应用于热阱、绝缘和窗口材料、研磨材料、切削材料以及其他电子和工程领域。由于它非常昂贵、难得,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自1792年以来,人类在金刚石人工合成方面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然而有些工艺由于产品尺寸小、重复性低等原因,一直没有形成产业。直到1955年,人们才第一次用高温高压法(1400℃,5~10万大气压)合成了金刚石,目前,该方法是合成工业金刚石的主要方法。但该工艺压力高、设备复杂、成本高,尤其是产品的颜色差,较难成为宝石金刚石,因此始终未能挑战天然宝石产业。
      陈乾旺教授和他的同事及研究生们经过不断创新和摸索后认为:地球里有大量的CO2和碳酸盐,并且地球内的气氛是还原性的,天然金刚石很有可能来源于CO2。他们自己研制高压反应釜进行实验,用安全无毒的二氧化碳作原料,使用金属钠作为还原剂,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经过12小时的化学反应,终于成功地将CO2还原成了金刚石。目前,已能生长出1.2毫米的金刚石,有望达到宝石级。
      陈乾旺教授介绍说,CO2转化金刚石的产率达8.9%,在显微镜下,人们可清晰地看到所生成的美丽晶体,甚至用肉眼也能看到闪烁的小颗粒。X-射线衍射及拉曼光谱的结果都证实:这些晶粒就是金刚石,它外观无色、透明,可与天然金刚石媲美。据介绍,该工艺重复性很好,用其它碳源和还原剂也取得了成功,有关结果日前已申请国际专利。该成果必将对天然金刚石的开采业带来极大的挑战。
      陈乾旺教授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2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五批特聘教授。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