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珠宝资讯>钻石资讯>正文

“钻石增值回购”有猫腻

2006-01-01 来源:南京报业网-江苏商报 责任编辑: 点击:

  江苏商报报道商报记者 周京震 报道“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针对目前上海一商家推出且被热炒的“钻石增值回购”,昨天,南京一位珠宝业内人士“点”出了其中的猫腻。据悉,南京以前也有珠宝商家推出钻石首饰回购的措施,最终因效果不好而收场。
 
  加价3%回购反响强烈

  上海这家名为天美钻的公司近日宣称,消费者在天美钻上海各专柜购买的高品质钻石饰品,满一年后只要无损伤,凭购物发票就可到天美钻专柜实现加价3%的现金回购。像天美钻这样大规模承诺回购,在上海市场还是第一次。天美钻总经理黄楚坚说,高品质钻石近十年来增幅达30%,预计今后十年增幅还会超过30%,所以他们推出钻石增值回购不仅有利润,也可保障稀缺的钻石货源,更重要的是,推出增值回购可表明他们经营诚信,绝无价格虚高问题。“钻石增值回购”的推出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有人断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房地产市场空出来的投资空间,成为一种投资理财的新途径。

  拿到增值款不太容易

  情况果真如此吗?江苏商报请南京多位珠宝业内人士作了具体分析。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虽然看上去对消费者很有利,但里面隐藏的条件消费者并不了解,这也是里面存在的猫腻。满一年后只要无损伤可以实行增值回购,什么样才属于无损伤?江苏商报了解到,天美钻可以增值回购的钻石要在0.5克拉以上,也就是基本上价格在一万以上的钻石。回购的时候是要先检测的,检测是由上海贵金属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执行,所以客户需要自行支付50元的检测费用,如果没什么损伤的话,就可以按照获得3%的加价。业内人士称,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除钻石外,还有戒托,这个怎么计算,消费者买回去是要戴的,戴了以后就有可能会损伤,增值回购也就无从谈起。以前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如哈尔滨市民吴女士拿着去年结婚时买的钻戒到该市一购物中心换新款钻戒,但对方却让其出具该钻戒的鉴定证书。当她拿着买钻戒时给的鉴定证书再次来调换时,营业员却称,这个鉴定证书已经不好使了,必须找有关部门进行重新鉴定。吴表示,买时对方承诺可以每年来调换一个同等价位的新钻戒,但根本没说让重新花钱做一个鉴定。

  只是一个促销手段

  3%的现金回购,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消费者算下来并没有增加钱。南京另一位业内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以购买的1万元钻石为例,不出任何问题,到了回购时,可以拿到1.03万元。按照现在加息后的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2.52%计算,可以拿到252元。增值回购多出来的300元钱,除去50元的检测费用后,实得只有250元,还赶不上银行的利息。珠宝公司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货更好卖,资金流动更加快捷,毕竟珠宝公司占用资金量是非常大的。既销售了产品,又盘活了资金,从哪方面讲,珠宝公司都是获益的。从这个层次讲,它仅仅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而已,与打折、降价销售等并无二致。

  兑现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从消费者角度讲,风险也还是存在的。上海钻石交易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就对钻石增值回购的前景持怀疑态度。他说,钻石价格虽然整体上是上涨的,但也有波动,将来趋势难料。以同为稀有矿产的黄金为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上扬以后,国内金价便趋于稳定,再无大幅上涨。加上回购后的再加工费用等支出,企业能否有合理的利润,需要市场和时间来检验。最好在短期内兑现,因为商家并没有明确指出更长时间内以何种形式实现增值。如果商家因为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关门,那么消费者就可能承担风险。

  买来的翡翠放在翡翠公司,一年后由翡翠公司在购买价基础上加价10%回购“翡翠加价回购”不正常

  在采访过程中,南京一位珠宝界人士向江苏商报讲述称,去年某公司推出“翡翠加价回购”,就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不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据该人士称,去年12月份,北京一家翡翠公司在网站登出诱人的公告:“即日起凡购买翡翠,一年以后加价5%~10%回购(无损无佩戴)。例如购买1万元的翡翠饰品,第二年可按10500~11000元回购。”此举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消费者者购买翡翠饰品后,商品存放在翡翠公司。自购买日一年以后,由翡翠公司在购买价基础上加价10%回收此商品。一年后消费者凭协议书及身份证来翡翠公司办理相关手续。该公司相关人士声称,开展“加价回购”活动是一种促销手段,以证明购买翡翠饰品会升值,借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并非是在非法集资。对于这种商业行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当时指出,消费者购买翡翠饰品后,不能佩戴使用,翡翠饰品已不具备商品的属性,“加价回购”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其行为涉嫌非法集资,他认为“加价回购”存在风险。中消协副秘书长武高汉也曾表示,中消协对这家翡翠公司“加价回购”进行过研讨,认为这种促销方式不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对消费者来说,存在很大风险。中消协将继续关注此事,必要时将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风险。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