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不会想到,在华为5G技术遭欧美国家冷遇,国际博弈艰难进行的同时,深圳水贝的珠宝圈内,另一场以“5G”为名的营销派对也正悄然拉开序幕。与华为的境遇有些不同的是“5G黄金”一经推出,便在行业内广受关注,热度不减,甚至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抢金”热潮。
“柜台人气旺盛,2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客流密集,这是自2013年抢金潮以来,多少商家梦寐以求的场景。最后供不应求,公司不得不出台‘每人限购两公斤’的规定。”深圳市信达祥珠宝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信达祥”)执行董事长郑爱玉回顾了当时“5G黄金”的火热销售场面。
“5G黄金”这一概念最早于何时何地、何人提出?众说纷纭。信达祥以5G黄金的“领衔推广者”自称,于3月8日举行新品发布会。《信达祥:金饰5G时代的操盘者》一文在“中国黄金珠宝”APP发布后流传甚广,截至本文发稿日,阅读量已逾4万,在同类文章中领先,行业内外对此的关注度可见一斑。
伴随“5G黄金”光环而来的,是行业内从未间断的、对其真实技术含量的讨论。
在许多企业的宣传中,“5G黄金”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改进了黄金硬度与光泽度的问题,产品生产流程涉及排单、熔金、开料切割、执模、抛光、车花、激光组装、车磨抛光、电金等20多道工序,与传统黄金制品相比,硬度可实现翻一番,且光泽度更高。
信达祥公司相关人员称,这一技术是团队长期研发的结果,目前已经申请专利。由于制作工序复杂,“5G黄金”相较于传统黄金生产成本更高,这是由于损耗大、周期长、工序多所致。因此价格定位也比较高,利润空间并不大,一般而言,每100人每天只能加工5公斤左右的“5G黄金”产品。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反映,“5G黄金”虽然采取了一些新的生产工艺,但是创新力度有限,命名为“5G”,恐怕还难以摆脱概念炒作的嫌疑。对于命名问题,信达祥公司相关人员解释道,无论是“5G移动通信”还是“5G黄金”,都是最新一代产品,因此这一名称仅代表更新换代、最新款式之意。
有关专家还指出,判断一项工艺是否属于技术革新,有“科学”“环保”“标准”三重判定维度。具体到如何使足金材料变硬的问题,据介绍,早在2002年,印度科学家就发现经太空超低温环境冷却处理之后,足金硬度值上升的原理;除此之外,还可在不改变黄金“999”纯度的前提下,掺杂微量的钛金属来增加其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