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珠宝资讯>黄金资讯>正文

招远黄金的开采史

2009-01-01 来源:中国珠宝网 责任编辑: 点击:

第一章 悠久的开采史
  黄金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000年前)人类已识别了黄金。中国至迟在商代中期(公元前14~13世纪)已掌握了制造金器的技能,在河南安阳等地出土的殷商文物中即有金箔。《周礼·地官》中说:卝(音矿)人掌金玉锡之地。这是古代文献关于矿冶的最早记载,说明当时已特设专职官员掌管官营矿冶了。相传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达,黄金成为通行的货币,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装饰的需要,对黄金的需要随之增大。春秋时期托名齐相管仲作的《管子·地数》篇中说门“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说明春秋时期已有采金知识。
  招远属齐地,境内北部东西迤逦30余公里就有1000多古坑洞,西北有淘金河。玲珑等矿地表层的富矿脉有些苗露山脊。早年发现,经过地形变动,只能侧身进出的古坑洞中有灼烧残迹及木碳、木把铁凿、木锤及泥碗、黑陶碗等遗物。据此考证,说明招远掘坑采金的历史比较悠久。《史记》载,泰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币值改革,把黄金作为上币,下币为铜钱。但究竟起于何时,已难确考。最早见于史籍正式记载的为《隋书·辛公义列传》:牟州(公元596~605年)刺史辛公义“山出黄金,获之以献”。唐代民营坑治有所发展。群众对砂金进行了大规模开采。为了加强对黄金生产的管理,各地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把陕西安康定为贡金之所。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者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矿冶出现了空前繁荣,诗人刘禹锡曾写有:“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民间采金业的兴盛情景。
  第二章 招远黄金生产起源
  招远汉时建制,唐代设镇,金朝置县。史有记载的是从来朝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派大臣潘美来督办玲珑金矿田。《宋史·食货志》载:“天圣中(公元1023~1031年)登莱采金岁益数千两”。《宋史·胡宿列传》: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河北京东地震,登莱尤甚……宿乃上疏曰:“今二州置金坑,多聚民凿山谷,阳气耗泄,故阴乘而动”。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派人在玲珑开矿。这些记载说明,北宋时期,登莱一带,采金已极兴盛,招远富矿脉多,当更甚。又据《宋史》记载: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金矿分布于25个州,产金1万余两,其中登莱两州合计9500两,相当于全国总产量89%。当时开采组织情况,从宋及以后各代历史记载来看,大致有官置场监(官办)和“由民承买”(民办,实际上是由大包头向政府承买下来,称主者,再分户包采),或置淘金户,设税监收税金等几种方式。不是淘金户虽是矿地人民,不纳金税,私自淘金者,称为偷盗,是犯法的。
  元初,《元史·世祖本记》载: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令益都漏籍户四千,淘金登州栖霞县,每户岁输金四钱。”金的最高年产量在3万两左右。比宋代产金极盛的皇祐年间高出一倍。明代神宗时,曾派大批太监到各处督开金矿。派到山东来的太监是陈增,其人曾到登州。招远开采金矿也一时极盛。全国黄金岁课最高的为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总收入量5000余两,仅相当于元代最高收入量的1/6。《明史·宦官列传》:“陈增,神宗朝矿税太监也。其遣官自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始。其后言矿者争走阙下,帝即命中官与其人偕往,天下在在有之。而增奉敕开采山东。通都大邑皆有税监。二十四年,增始至山东,即劾福山知县韦国贤,帝为逮问削职;益都知县吴增尧抗增被谄几死”。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熹宗又派太监魏忠贤(少无赖,喜赌博,恨而自阉。万历时入宫,勾结熹宗乳母客氏专权乱政,谄媚者呼九千岁。思宗立,贬于凤阳,道死,诏磔尸。)来玲珑督采黄金。《县志,艺文》载清毛贽咏《金华山》七古诗:,“明季金穴千百处,樵夫持斧斫秦松”,句下注云:“神宗时如此开采”。句意正是慨叹当时金矿开采之盛地。(诗句全文见附录金华山)。但由于明朝封建统治者的腐朽,虽借政治力量盛极一时,在招远开采金矿的事业,并未能巩固发展,第二年即垮台了。
  第三章 近代黄金工业
  【清】招远近代黄金工业,随着政治风云的几经变幻,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中有兴有衰。清代初期康熙年间对金、银开采实行封禁政策。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谕:开矿(指金、银)有请开采者均不准行。1723年世宗(雍正)即位,群臣多言矿利……相继疏请开矿(金、银矿)均不准行,或严旨切责。清代前期之所以对金银实行封禁政策,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式有关,因那时刚刚取得政权,尚待巩固,实行金、银封禁政策,一方面为了巩固政权防止聚众闹事,另一方面是维持封建迷信思想,即保护风水、龙脉,从而阻碍了金、银生产。
  当时金、银封禁政策对于黄金生产的束缚是很大的。对此1838年(道光十八年)11月龚自珍在《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称“自明初开矿四百余载,未尝增银一厘,今银尽明初银也”的说法,显然夸大,但他却能说明封禁政策对金银生产的束缚。清乾隆年代曾一度解除过,1739年(乾隆四年)6月,两广总督马尔泰奏:英德县长岗岭开矿炼铜……,对此乾隆却说: “银亦多天地间自然之利,可以便民,何必封禁乎?”他之所以放松禁令,可能认为自己的政权已经巩固。据《矿冶》载:“乾隆时(1736~1795年)全国黄金最高年产量为2000两”。当时,山东黄金生产地域有汶上、栖霞、招远、莱阳、莒州等。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清王朝统治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列强多次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王朝签定了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约,财政收入每况愈下,国力衰竭,政权摇摇欲坠。解除金银封禁政策,可能是清王朝寻求增加财源摆脱困境,恢复国力的途径之一。金、银封禁政策解除后,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经营形式,允许自由开采。资金来源主要是集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黄金生产的发展。1882年(清光绪八年)广东商人郭德礼到玲珑开办采金工场达三年之久,在这里采出几个富矿洞。1885年(光绪十一年)山东济东泰武临道道台李宗岱(广东省南海县佛山镇人)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依仗权势挤走了郭德礼,筹集资本银45万两,在督办平度金矿局的同时;派人来招远探矿。自此,李宗岱父子三代在玲珑开采黄金达50年之久,跨清代和民国两个时期。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李宗岱在玲珑试办金矿。1888年(光绪十四年)《矿冶》载全国黄金产量。达432000两,占当时世界黄金产量7%,居世界第五位。
  1889年12月(清光绪十五年)由旅美华商谭锦泉等集股设立“开源矿务公司”,以李宗岱为督办,试图开采牟平、宁海金矿,因股本不齐未能如愿。此时平度金矿局因矿脉渐深,硫化铁矿增多,成本加重,资金枯竭。李宗岱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四月)将平度旧矿及开源矿务公司与玲珑山红石崖金矿合并,经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定,领得官款银25万两,成立了“招远矿务公司”,以李宗岱为督办,陆续将平度、宁海旧矿从美国购置的桩杵和其它机器运来招远,并聘请美国技师,雇用工匠,开矿洞。1892年春(清光绪十八年春)挖出玲珑山之宽大矿线,随之增加人员,定购美国机器,但因该矿总办李赞芬固执己见,购买铁碾等无用之物,靡费巨金,资本罄尽,欠债达数十万元,后改用土法生产,“以石磨取石粉淘金”,年获净金2400两。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2月,山东巡抚李秉衡以“该矿办无成效,亏负累累,矿丁易与威海之倭兵发生‘龃龉’等由,奏请止办”1896年1月8日奉旨将招远矿务公司查封,其后两旬,李宗岱郁闷而死。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5月李宗岱之子李家恺(字道元)继承矿权,恢复了生产。矿内虽有蒸汽机,但因当时交通不方便,运煤不如人工合算,故生产多用土法。人工凿炮眼,黑火药爆破,坑内人工将矿石、毛石分离挑运至坑外选矿场,选矿工将矿石破碎成(二、三寸)矿块,再用石磨或碾加工成石粉,然后用木流和簸箕冲淘金粒,最后用坩锅熔炼成净金。据1897~1898年统计,日产黄金20两,年产黄金7000两,每年盈利银1300两,最盛时期矿工3000人。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