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近期的表现,短期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金融机构的“减杠杆化”;另一个就是美元的意外反弹。
次贷危机中,大部分出问题的金融机构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高杠杆交易。为了降低风险,全球的金融机构纷纷采取“减杠杆”措施。
在国际市场中,黄金期货的交易,大部分都采取保证金(margin)的交易方式,按1:10~ 1:20的杠杆比例进行交易。当金融危机初起,股市大幅波动时,不少对冲基金都高杠杆地押注于黄金期货。但随着危机的加深,全球资金市场出现冻结。各金融机构一方面惜贷,另一方面对一些高杠杆交易“通知放款”(call loan)。这对高杠杆的黄金期货交易无疑是釜底抽薪,高杠杆的交易模式也被金融机构视为高风险的交易。
金融机构这一轮的“减杠杆”不仅波及了黄金市场,也同样波及了其他的大宗商品市场,典型的如石油期货,比高峰时跌幅高达50%。“减杠杆”导致前期一些过度投机的期货品种纷纷平仓。黄金和石油就是前期过度投机的品种。
另一方面,近几个月来,美元指数上升了约8%;美元兑欧元急升了20%;美元兑英镑急升26%。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化,美元不跌反升,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金融机构在遭受重创后,纷纷抛售海外资产,将资金撤回国内的金融机构。由此引发了短期内美元的强烈反弹。美元与黄金价格基本上是负相关,即美元跌,则黄金升;而美元升,则黄金跌。
就长期因素来说,黄金作为支付手段(代币)的功能正逐步弱化。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黄金并没有如预期般扮演危机“避难所”的角色,历史上黄金曾一度充当了国际商品流通的重要支付工具,但1971年当布雷顿森林协定解体后,随着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兴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欧元的推出和电子支付手段的广泛运用,黄金的支付(代币)功能逐渐弱化。当黄金的代币功能不断弱化时,其市场的波动更像是“普通的大宗商品”。
但黄金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的一个地方是,大部分的黄金被用于首饰或金条被永久性的保存在民间,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其社会存量也不断累积和增加,工业耗损极小。每当黄金价格达到一定高位,各国央行就会抛售黄金,居民也会卖出金首饰套现,黄金的供给量就会瞬间增加,所以金价不可能走出太高。
根据沃顿商学院金融教授Jeremy Siegel的一项研究统计,在过去的200年间(1802年~2003年),如果投资者将1美元投资于黄金,那200年后,其价值只有1.39美元,年均收益率只有0.165%。这样的收益率恰恰反映了黄金投资的本质:长期来说,黄金投资的本质是保值,而不是增值。
今年初,一些投资者在遭遇股市的打击后,意图在黄金投资上寻求安慰,结果遭受了双重打击。一些早前在媒体上鼓噪金价会冲到2000美元/盎司的大腕,更遭到了没顶之灾,令人扼腕。
投资者如果把黄金作为投资组合中的一个类似于“准现金”的品种,进行货币风险的对冲,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策略。但如果采用高杠杆的方式,单方向操作,那无异于赌博,赢的概率极小。即使短期内赢了,最终还会输回去。因为,用错误方法赚到的钱,还会用同样的方法还给市场,这几乎是投机的铁律。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