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珠宝资讯>黄金资讯>正文

2007中国黄金市场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2008-01-01 来源:中国珠宝网 责任编辑: 点击:

“2007年,中国黄金市场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语出日前结束的2007中国黄金与贵金属峰会。会议主办方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投资黄金的人数已经超过一百万。
  据中国第一根投资金条“高赛尔金条”创始人、高赛尔金银有限公司总经理尹芙蓉回忆,2003年高赛尔与招商银行合作推出金条的情景是“苦口婆心地向百姓介绍,劝投资者尝试”;而07年其金条销量比去年激增了2.7倍,货一到即刻被抢购一空。
  当然在一般金店也可以买到金条。据上海老凤祥金店有关负责人介绍,老凤祥全国60多个门店10月份以来每月金条的总销售量都超过500公斤。
  高赛尔金条是与各大商业银行合作发行,规格从1盎司到10盎司不等,金含量大于等于99.99%,标准10盎司金条的价格为6万多元。投资者可按公司即时报价购买和售出黄金,金条加工流通费为每盎司人民币109元(约为3.5元/克),回购时退还投资者62元/盎司(约为2元/克),一买一卖加工流通费为1.5元/克。
  拉动中国人买金热情的自然是不断攀高的国际金价——从2005年的430美元/盎司一路涨到如今的800美元以上。甚至有人预测金价会冲上2000美元,果真如此?北京黄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炳南认为现在这种预测没什么意义,金价可能会涨到2000美元,但谁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就像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多次提到的,“预测金价是愚蠢的人做的愚蠢的事。”但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的:“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在股市与物价一起疯涨的2007年的中国,黄金果真是保值增值的救命稻草吗?至少它不会像一张股票那样瞬间变成一张废纸。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就是“只有价格风险,没有信用风险”。
  中国人历来有黄金情结。古代中国黄金稀少,基本为帝王和达官贵族控制,因此也就成了权力的象征,普通百姓对黄金视若珍宝。1949年后中国人仍然与黄金无缘,国家统购统配的管制政策一直持续到1982年,中国老百姓才被允许合法持有黄金。至此,人们对黄金的消费欲望打开了闸门。从金戒指、金项链到金笔、金表,佩戴和收藏黄金成为炫美炫富的首选。记忆里某伯伯开口一笑露出的骇人金牙恐怕是中国人当时拜“金”心理的极致诠释了。
  大约10年前,白金饰品出现了。从此,黄金饰品的地位江河日下,金色在新兴城市中产眼里沦为“俗”的代名词。黄金饰品在各大商场纷纷遭遇“靠边站”,品牌代言人悉数着白金饰品出场,宣称白金“更纯洁、更低调、更高雅”,总之,更有品位。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它比黄金更贵。从这个意义上讲,同样是露富,只是换了种颜色。
  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标志着在中国“黄金作为商品最后一个进入了商品市场”。2004年中国政府开始允许个人投资黄金市场,这一年被称为“黄金投资元年”。今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长达半年之久的黄金期货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至此,黄金完成了它的华丽转身——从消费品到投资品——又一次成为社会主流人群关注的对象。被称为“2006年中国最牛的私募基金”的浙江某投资者在黄金峰会上慷慨激昂,宣称将全部资金转投黄金市场。
  不过,当普通百姓掏出辛辛苦苦积攒的“避险”款、在商店柜台前换来一块金灿灿的条状物时,谁来保证他拿到的就是如标签上写的那样的千足金、而不是K金呢?从这个角度来说,黄金始终无法对抗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用风险。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