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珠宝资讯>银饰资讯>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为珠宝注入灵魂?

2018-09-11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 点击:

  金钗步摇、花鸾凤冠,古中国女子的传统首饰至今可在博物馆里得见,令人一窥千百年前的奢华之色。其制造技艺或已失传,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仍在传承。而今“非遗”能否与珠宝结合,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所蕴含传统手工技艺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否得以传承?其他的非遗门类能否跨界创新,成为当下同质化严重、产量过剩的珠宝行业转型的“良药”?     深圳是全国最著名的珠宝集散地,全国八成的珠宝都是在深圳加工的。想了解国内珠宝行业的动向,可以从深圳珠宝行业的行动中窥见。近三四年来,越来越多的深圳珠宝企业从“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到逐渐系统化研发非遗与珠宝的跨界合作。采访中发现,在老百姓日益攀升的审美需求驱动下,中国珠宝产业回归具有本土特征的“奢华之色”已成为许多致力于非遗与珠宝跨界合作的珠宝企业的共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为珠宝注入灵魂?
钻石镶嵌运用了古建筑“榫卯”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为珠宝注入灵魂?
脸谱胸针,脸谱拆下后可做项链吊坠。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为珠宝注入灵魂?
相较于市面上千篇一律的长命锁款式,熊福章展示的清末民国时期的款式要立体精致许多。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