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行业资讯>国内信息>正文

珠宝媒体变革的新逻辑与新路径

2019-07-01 来源:中国珠宝网 责任编辑:珠宝使者 点击:

毋容置疑,现在是移动智联时代,智能手机上的各类应用重构了媒体的主体、表现载体和盈利模式。在这个大背景下,面向大众的传统媒体光鲜不再,媒体人离职、改行的消息不绝于耳。

其实最为艰难的则是行业媒体,一是受众更窄,流量更少,传统的盈利模式无以为继,新的盈利模式没有成熟;二是行业都在剧烈转型变革,整个行业都缺乏新理论和新工具的指引,行业媒体的内容更新太慢,也缺乏引导性。

目前行业媒体还是延续以前的运作机制、盈利模式,只不过开发了APP、增加了电子版的内容,利用了抖音、微信、喜马拉雅等新工具,因为底层逻辑(运营和盈利模式)没有改变,这些新工具并没有给行业媒体带来多大的改观。很多行业媒体生存都很艰难!

珠宝媒体变革的新逻辑与新路径

如何变革?如何涅槃重生?

行业媒体要从内容创造者变成知识服务生态平台,变身为UGC(用户生产内容)平台,然后积累流量,利用流量实现商业变现。变现的手段就是流量费和服务佣金。

媒体生存的基础与盈利之道

从根本上说,媒体生存基础有三个类型:

靠政府与机构生存。要靠政府和机构的拨款,一般来说,这些是类公益性质的,是面向大众,正确引导舆论的媒体,如党媒、行业协会媒体,以及大企业集团的媒体。

靠市场生存。靠自己向市场提供的独特价值,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媒体。这些媒体包括优质的传统媒体和靠两微一抖吸粉变现的自媒体。

靠生态生存。也就是说,这些媒体在搭建一个新的平台,邀请各类作者和读者入驻,制造话题,借助工具让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实现在线社交。对,这就是社交媒体,如抖音、今日头条、微信。靠平台生态和UGC(用户生产内容)繁荣和发展,而且逐渐成为未来媒体的主流。

笔者以为,行业媒体的生存要靠第三种模式——生态模式。毕竟,你不是党媒,国家和政府不会给你拨钱;如果靠行业协会拨款或者拉赞助,时刻都在找米下锅且仅能维持生存;如果依靠市场竞争,你没有自媒体大号大V灵活的组织机制和持续的优质创作力(大V们可以实现自我传播与商业变现,不再依靠你)。

最好的选择,行业媒体要向社交媒体、流媒体进军,成为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

从行业权威到内容生态

当智能手机没有普及的时候,行业媒体是行业主要的发声与传播通道,任务是普及新理论、新案例与政策法规,讲究的是权威性;

当智能手机普及以后,社交媒体和自媒体迅速崛起,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声,行业媒体的发声通道被挤压,权威性也受到挑战;不仅是媒体,国家和企业一样,特朗普利用推特发布信息,比如何媒体还有权威性;知名企业家利用微博发声,比任何媒体权威也更为快速。行业媒体的权威性是靠行业大咖和企业家来支撑的,当这些人自己发声,媒体的权威性就缺乏合法来源。

与此同时,媒体碎片化、阅读时间碎片化、社交碎片化,流媒体成为常态,信息内容日更甚至时更。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读者原来习惯于固定时间被动接受信息,现在是习惯于主动选择信息并与同行和作者随时交互。行业媒体要么是缺乏流媒体内容随时更新的速度,要么缺乏编、读、作者之间的随时交互社交性。

要适应这种新的阅读习惯,行业媒体必须建立行业知识生态圈,成为各类用户生产内容与社交的平台。换句话来说,就是从权威性到生态性。生态性不是不要权威,而是既有权威,也有普适性和参与性。这是底层操作逻辑的根本变化。

举例来说,媒体的生态当中,既要有行业大咖和企业家,更要有中层的管理干部受众,更要有基层的行业用户。这样,不同的用户之间即可以形成圈子,也可以让不同用户之间互动。共同创造内容。最重要的,有基层的用户,大咖在这个生态平台上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才能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发力圈粉变现。

1、从选题到破题:从“我以为”到“用户需要”

以前的行业媒体强调权威性,编辑的操作手法就是选题,就某一行业话题组织不同的作者论述,力求深度探讨,有启发性和操作性。当然选题是基本功,在社交媒体语境下也是需要的。

更多的要从选题到破题。选题是“我以为”,即编辑觉得这个话题是读者关心的,需要的;这仍是推测而非事实;破题是“用户需要”,即编辑组织读者参与选题,参与讨论,为读者匹配他真正需要的内容。这样,针对性更强。毕竟,利用互联工具把用户组织起来不是什么难事。

背后的逻辑是:从“产品的供应链”走进“用户的需求链”。原来是向用户推荐内容,现在是根据用户需求来匹配内容,组织专家创造内容。

这里面的认知矛盾就像孩子与家长、品牌与用户一样,供应者以为提供的是最好的,接受者未必领情!再者,原来的需求是普适性的需求,现在是个性化的需求。多数行业都要为不同圈层组织不同的内容,满足个性化。

2、从“专业生产”到“用户生产”:培育编辑与记者的新商业能力

行业媒体过去是组稿,向专家组稿,或记者采写,是专业生产;如果变身社交媒体,则是用户生产。用户生产内容不专业怎么办?需要编辑和记者赋能,给与编辑一个商业变现新通路。即成为内容产业链的赋能者,培训用户的生产能力。

所有的平台一定是个生态,从淘宝到抖音都是一样,这里有行业大咖,也有实操的中层团队和基层的管理干部以及普通的用户,请相信这里面大有人才。这些人可能会做,但不会写不会说。

这个时候,媒体可以发掘、培养用户的内容生产能力。就像淘宝一样,你有产品,就有店铺形象设计的服务商、运营和客服服务商。抖音和微信也是这样,当生态发展的时候,就有专门从事抖音运营和公众号写作的课程与服务。

3、媒体:从售卖产品变成服务平台收割流量与服务佣金

在这个背景下,媒体就从内容的生产商变成生态的组织商。当媒体变身社交平台后,就从原来的售卖知识产品变成了知识服务平台。让各类专家、人才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才华、圈粉和实现商业变现,平台就可以收割流量和服务佣金。

就像“在行”APP上面的专家一样,行业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就成为这些实战派行业操盘手的服务商,明码标价,或去采访或给他们提供选题和创作的指导与服务,收取服务佣金。实现编辑记者的新商业能力。这样,编辑和记者一样可以拥有粉丝,从后台走向前台。

如此,既能给媒体提供鲜活的有价值的内容,也培养一批批的优质作者和记者、编辑。在这个生态上,大家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结成供需一体化的内容产业链,携手繁荣发展。

媒体不需要再给作者付稿酬,媒体的工作人员也多了一份服务佣金的收入。

从微信到抖音、今日头条得到的启发

行业媒体的转型,不是和微信、抖音、今日头条去争社交流量。而是借助移动互联工具把行业的知识生产者和需求者组织起来,成为某一行业的社交连接器,行业内容生态的组织者。

知易行难。行业媒体能否向这个方向转型,主要看底层商业逻辑和案例的启发。我们可以从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的实操来验证其商业底层逻辑的完整闭环。

社交货币激发创作欲望。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在线交流和社交变得极其容易。这个时候社交货币(通过社交媒体发表内容购买别人的好的印象)就激发了大家的创作欲望,再加上90、00后喜欢表达,刷存在感。这说明,让用户参与创作不是难事。

利用新技术降低创作门槛,提升传播效率。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技术,降低创作的门槛。抖音给你设置好音乐、文字风格、表情包,你只需要录制、简单编辑即可上传发表;喜马拉雅也一样,你只要会录音会普通话,即可申请创作。

平台一旦发现优质内容或话题,引发讨论和点赞留言较多的内容,平台可以借用大数据全方位助推内容的传播。或者匹配吻合的读者群,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效率,引发传播裂变。

商业变现的魔力示范。创作者不仅刷存在感,如果能在创作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欣赏、打赏,或者利用流量或内容开课,实现商业变现。那么,就会更大程度地刺激作者创作优秀产品,也会吸引优质作者将大量时间停在平台上,自觉维护、繁荣这个生态系统。

生态就是圈层,让市场分层,让AI加速分层。任何生态,都是各种圈层组合。这里既有董事长的圈、也有总裁的社群,更有总监、经理、业务人员的社群。做平台最好就是让市场分层,借助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加速分层。今日头条、抖音都是如此。

启动双边市场,激发UGC

生态是个双边市场,行业媒体如果做行业内容生态平台,就要抓双边,一是抓作者,一边抓读者,让双边互相吸引,一起UGC(用户生产内容)。

因为,一个健康的UGC生态一定需要平衡下述的利益关系,其逻辑如下:

用户(消费者)能第一时间获取他们需要的优质内容(解决饥饿);内容提供方(生产者)能及时获得激励(供养),进而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质内容;优质内容能够流动,并吸引更多的内容消费者、更多的注意力;运营及产品干预的核心是保证内容与用户的高度匹配,各取所需;

在抓读者的时候,还要抓IT技术。用户的阅读模式变了,我们要提供新的表现载体,如流媒体(视频、音频、图片流、直播),也保留原来的纸媒体。光抓内容是不够的,必须抓IT技术人员。苹果手机和华为手机,不仅抓科学家抓研发,也抓扎小辫的艺术家做商业艺术设计。

在抓作者的时候,要提供新的变现模式和变现工具。整个知识产品的变现模式变了,打赏、买课、广告植入都是最流行的商业变现模式。行业媒体在帮作者发布内容的时候,要预留打赏、付款的工具,帮助作者实现变现。与此同时,帮助用户寻找粉丝、向潜在粉丝推荐作者的优质内容。

在运营中,要有自动筛选机制。毕竟,产品的生产方式变了,读者、作者、编者都在一起社交,会有很多热点话题引发大家的兴趣。作为平台商的行业媒体,要有筛选机制(包括人工筛选和机器智能筛选),不断寻找优质内容、寻找活跃分子。利用技术全平台推广。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